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零敲牛皮糖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零敲牛皮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“狙擊兵嶺”為何載入美國和韓國的戰爭史籍?
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後,誌願軍開始了兩年多的陣地防禦戰。關於如何組織陣地防禦,如何依托陣地殲滅敵人,我軍官兵努力探索經驗。“零敲牛皮糖”戰術應運而生,它是我軍軍事實踐的總結。
沿著三八線,誌願軍挖掘坑道保存自己躲避美軍轟炸,美軍也構築了以美國總統杜魯門家鄉命名的主防禦陣地――“密蘇裏防線”。與誌願軍坑道艱苦條件比,“密蘇裏防線”那份寬綽舒服,讓人感覺美軍不是來打仗的,而是來度假的。
美軍前沿陣地地堡堅固,裏麵還鋪上了木頭地板,還有窗戶,透氣敞亮。美軍每天供應一聽啤酒、一杯咖啡和一袋零食。這些定期由韓國運送隊背上陣地。運送隊裏有時還混進裝扮成男人的韓國婦女,鑽到陣地與美軍士兵鬼混。
過於優越的條件,滋生了美軍富人心態,打骨子裏瞧不起裝備落後、成天吃炒麵和鹹菜的誌願軍。兩軍前沿陣地,有的相距不到100米,有的甚至隻有50米。雙方說話都聽得見。在上甘嶺537.7高地附近,美第四十師公然挑畔地在南山陣地列隊開飯。有的美軍還對著誌願軍陣地撒尿,比賽誰尿得高。
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一連新兵陳風樓,無意中打響了“零敲牛皮糖”戰術的第一槍。他一槍就撂倒了一名穿三角短褲,亮著渾身白肉正在日光浴的美國大兵。
這一槍,把誌願軍前線所有的槍喚醒。槍聲在五聖山到西方山的30公裏防禦陣地響成一片。第十五軍打出興致,二線部隊也紛紛派出神槍手、神炮手,擠到前沿介入冷槍冷炮戰。4個月內,布防在金化到鐵原的美軍第七師、第四十師,近千名官兵倒在冷槍冷炮下,而十五軍僅傷亡35人。
冷槍戰一展開,前沿敵人陣地安靜了許多。分不清哪裏飛來的子彈,美國大兵們隻好躲在地堡裏,連屎也不敢出來拉。實在憋不住,就拉在空罐頭盒裏往外扔。派公差出地堡時,個個拿出百米衝剌的勁頭,弓腰低頭順著交通壕猛跑。昔日的張狂勁煙消雲散了,因為還是保命要緊。於是“狙擊兵嶺”和“狙擊棱線”成了537.7高地北山的正式地名,分別載入美國和韓國的戰爭史籍。
據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楊迪回憶:開國領袖聽了前線報告後說,這個辦法好,集小勝為大勝。陣地防禦作戰,就采取“零敲牛皮糖”的辦法,一小塊、一小塊地敲掉敵人、消滅敵人。陳賡傳達“零敲牛皮糖”這句話時,有的人不明白什麽意思。陳賡解釋說,這是湖南的土話。開國領袖用這句土話作形象比喻。牛皮糖是用糯米磨碎熬出的糖塊,由小商販裝在籮筐內一大塊,走鄉串戶叫賣。鄉下小孩沒有多少錢,一兩個銅錢,就給敲一小塊。一天敲賣不完,第二天還可敲賣。一大塊牛皮糖,就是這樣一小塊一小塊敲掉了、賣掉了。
於是,“零敲牛皮糖”戰法,成為我軍在陣地防禦戰的作戰方針。陣地鞏固後,誌願軍司令部要求正麵各軍每次目標不要太大,每次殲滅美軍一個排一個連。上甘嶺戰役,就是由戰術規模的小打,發展成戰役規模的大打。“零敲牛皮糖”戰術,從此載入人民軍隊的史冊。
這場戰役的勝利,激勵著中國人幾乎在一切領域挑戰“不可能”嗎?
世界有名望的權威軍事院校都把它作為戰例寫進教材。這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戰役——“上甘嶺戰役”,這場戰役慘烈空前。對於朝鮮戰爭,上甘嶺戰役是有美軍大規模參戰的最後一戰。此戰,美國看起來幾乎在所有方麵都占據著優勢,可又在幾乎所有方麵都徹底失敗了。
1952年秋季,中朝聯軍發起戰術反擊作戰,把“零敲牛皮糖”戰術發揮到極致。美軍被動挨打,士氣低落,美國及其盟國國內怨聲載道。1952年10月6日,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偕“聯合國軍”總司令克拉克等人,再次到朝鮮戰場視察,與在韓國的美軍高級將領範佛裏特等人會商。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,建議采納美第9軍名為”攤牌”的行動計劃,在美第9軍前線發動一場有限目的的進攻。
範佛裏特“攤牌”計劃的攻擊目標,是五聖山南麓上甘嶺地區的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北山。五聖山位於金城、金化、平康這一三角地區的中央,主峰海拔1061.7米,是誌願軍戰線中部地區的最高峰。在誌願軍開展“冷槍冷炮”活動中,美軍過往車輛和人員成為誌願軍狙擊的目標,故美軍稱537.7高地北山為“狙擊兵嶺”。597.9高地由3個小山頭紐成,最高峰在南麵,美軍稱之為“三角形山”。
經過五次戰役雙方拉鋸激戰,上甘嶺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,隻是作為一個地名,出現在地圖上。直到這裏的戰鬥發展到了戰役規模,誌願軍才以這個村名將此次戰役命名為上甘嶺戰役。美軍如果奪取這兩個高地,進攻,可以作為進攻五聖山的前哨陣地;防守,可以作為金化戰線的屏障。
攤牌”計劃使用的兵力,是美軍第9軍指揮美第7師和韓國第2師的2個營,由200多架次飛機和16個炮兵營280餘門大炮支援。他們樂觀地估計,隻需5天就可以攻占這兩個陣地,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,最多付出200人的傷亡代價。10月9日,範佛裏特命令美第9軍軍長詹金斯少將,立即組織美第9軍的美韓部隊實施這次計劃。10月14日發起了“金化攻勢”(代號“攤牌”作戰)。
誌願軍15軍在穀山地區經過9個半月的整訓,充實了兵員,加強了裝備。1952年3、4月間,第3兵團命令15軍接替第26軍防務,在朝鮮中線的平(康)、金(化)、淮(陽)地區,擔任防禦作戰任務。15軍軍長秦基偉,政委穀景生。下轄第29、44、45師3個師。
15軍和敵人對峙的防線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繩索,把“鐵三角”地區從中劃為兩半,雖然敵人占據了鐵原和金化,但平康和中部防線的製高點均為第15軍牢牢控製。這些製高點中,最重要的就是美國人稱為“爸爸山”的五聖山。誰控製了五聖山,誰就掌握了“鐵三角”地區,也就掌握了中部戰線攻守的主動權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